当前位置
有渴望,就有力量——“见习期”的项目经理李程
时间:2015-06-14 来源:原创文章 发布:本站编辑

 

“这不就解决了!”我循着一个低沉中带着兴奋的声音走过去,轻敲了项目经理办公室的门。一个敦实的男人和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儿正讨论着什么,男生挠挠头,又点了点头,然后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了办公室。

“请进!”哦,他就是李程。自我介绍完,表明来意后,他颇有些不好意思,“采访我啊,哈哈,我也没啥采的!”确认我不会长枪大炮的对着他录影后,他放松了很多。原来刚才是在跟实习生聊专业问题。一聊到工程问题,他马上来了劲儿。“排污井圆心确定不是很简单呐……”一边说,他一边拿起笔在稿纸上画了起来。那个认真劲儿,想我想起了几年之前的高考备战。

趁着这个当口,我向他打听两年前他的实习经历。“实习就是在学习嘛!”简单轻松的言语,就好像那一年的实习期是在闲庭信步中度过。

20136月,天创市政四台工业园百威西路项目施工正火热进行,一如时下武汉的天气。李程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该项目实习,此时的他,是一名尚未毕业的研究生。夏日四十几度在武汉来说是家常便饭了,这个时候还有一群人顶着烈日和酷暑在进行高强度施工作业,仿佛习以为常,这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着实震撼,“工地上的男人才是真汉子!”这第一眼的震撼是工地给他上的第一堂课。

只有在夜色的掩护下,夏日才会有难得的清凉时光。晚上九点到凌晨五点的土方施工中,有他的身影;短暂的休息后,上午九点开始的测量工作继踵而至,持续到傍晚五点。工作被他安排的满满当当,即使在每天短暂的休息时间里,他也能抱着书本翻上一番,或者爬起来在白天施工的地方转上一转。

工地就像军营,有“老鸟”,自然就有“菜鸟”。一位在工地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老师傅告诉李程,初入工地,“老鸟”们觉得又来了一个文弱书生。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,“菜鸟”不“菜”了!“你是这么多年我见过上手最快的人!”的确,这两个月他不只收获了黝黑的皮肤。

之后,2014年进入弘基商混站项目实习,路桥专业方向的他面对这个房建项目并没有无所适从,每天从看图纸做起,稳扎稳打继续学习;一四年七月,李程进入火焰沟项目部。原本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一起负责芳草北一街跨渠桥梁工程,工程尚未开展,前辈调离,李程只身一人担起了该项工程:从地质勘测、把控现场,到联系甲方、协调监理,最终该工程圆满完成。

面对项目部新进的实习生,谈到他的实习经历,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建议给这些“曾经的你”。“不要把自己当作实习生!这是刚进项目部时肖经理对我说的一句话,也是我想对实习生们说的。”曾听行政部熊主任谈到李程对现在实习生的关注,希望能适当增加补贴。我向他确认这件事,他说希望能给实习生快速成长提供更多保障,公司用人之际,人才快速成长更有现实意义。“我希望他们少走弯路!”

回顾一年的实习经历,我问他苦不苦。他笑了笑,一整年每个月月头刚过,就向家里打电话拿钱,父母很不理解:你不是上班了么?他告诉我,支撑自己走过那一年的不是每月的五百元实习补贴,是学到的知识、技术和钱都买不来的切身经验。

今年开年,李程正式被任命为项目经理。作为项目经理的他,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。“团队建设是最重要的。”什么样的团队呢?“有效队伍!”他娓娓道来,“要团结。一个人再出色,也只是一个点,只有一个个点串接起来,才是一条扎实的线,一条条线交织在一起,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面。说到底,首当其冲需要我们每个点出色完成任务。所以在工作上,要严格分级分层管理,只有各个点把好关,工程才能顺利开展。”

“走出去”的理念在李程这里同样得到重视。工作上的“走出去”就是技术、方法的交流。谈到自己实习期间有一次碰巧途径陶家岭一路项目部,看见道排施工现场沟槽施工笔直、管线排布笔直、收水槽放线笔直,“当时我就震惊了”他如是说。回到自己所在项目部,他反思,为什么自己项目部现场就没能做到这样精细化施工呢?从那个时候起,他明白了“走出去”的重要性,并且在当年的新员工大会上,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希望各项目部优化、先进的技术方法能在公司范围内推广交流。

生活上,他倡导项目部人员“走出去”。因为公司项目施工圈子不是封闭的,经常会有人员调动。尽可能与其他项目人员多交流、熟悉,才不至于圈子狭窄,在经历变动后身边没有熟悉的人,以至于困难、问题、压力自己一个人面对。多一些人指点、共同担当,这样工作才不至于困难重重。“生活协调了,工作劲头就上来了!”

见习期的项目经理,李程算是第一人吧。两年时间,从一个实习生成长为项目经理,很多人也不曾预料到,那他自己呢?

李程的研究生导师曾做过项目经理,他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李程,如果他能好好干,五年时间成长为一个项目经理是在预期内。也许是年轻气盛,也许是成竹在胸,他给自己定下目标:三年。五年可以完成的事情,我潜下心来,为什么三年不成?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冲劲儿,他扎根项目实习,工作任务他积极完成,短暂的休息时间也会翻图纸、看教材,用他自己的话说,这叫“充实”。工作间隙,他也会想,如果我是项目经理,我怎么做?“人要眼光长远,要有计划。”这也是他现在经常对实习生、施工员等常说的一句话。

看得出李程对知识是充满渴望的,因为当谈论学习时,他的眼神分明闪着光。办公桌上厚厚的工程图纸封面有些皱褶,纸页边缘都打起了卷儿,一本项目管理的教材正铺在桌前,上面做着各式各样的记号。“可不只因为要考一建,我才看这些教材,这是真有用!”他一边说,一边兴奋的向我展示书上的标记的内容。“看这里,我当时不懂这些的时候觉得没什么用处,到了现场一看,嘿,这些书上都有哇!蛮好用!”谈到现在的学习,他说关键就是“用得着”,这是主动充电,区别于上学时老师的“填鸭”。

对知识的渴望,可以说是他能一直进步的动力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确实是真理。眼前这个山东大汉说起小时候的求学经历,就像恍若回到昨天。没能考上高中的姐姐辍学后,外出打拼,然后继续接受教育。这让顺利入学的李程感触良多,许是从那个时候起,他坚定了自己不竭追求知识的信念,到大学,到研究生,到实习,到现在,还有未来。我们永远不能判定一棵向上生长的树苗到底会有多高,就像机会永远不会对一个渴求进步的人说不会来到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:天创公司 何静